湖北日报讯(记者余瑾毅、通讯员李蓓、马遥遥、刘姗姗、实习生陈梓为)“人工心脏”让终末期心脏病患者重启“心”生、电位精准导航攻克持续性房颤消融难题、介入新技术让难治性高血压“听话”、升级版“运动处方”助力心功能不全患者康复……7月15日,武汉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心血管领域答辩评审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举行,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的4个创新项目进行了现场展示。
今年,武汉市启动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活动。武汉市中心医院有22项创新技术入围了武汉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
当天,心血管领域答辩评审现场,36个项目围绕心血管系统创新术式等方向进行精彩展示。
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房颤专病中心负责人叶平团队在湖北省率先开展“电位指导的持续性房颤的消融治疗”,在传统解剖消融的基础上,通过给心房画出一张精确的“电路分布地图”,还原房颤发作的机制,明确导致房颤持续的部位,有效解决了传统消融方式难以精准定位房颤灶的问题,为持续性房颤患者制定个体化精准消融手术,患者术后再次出现心律失常的概率大大下降。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周逸详细介绍了科室团队的两个创新项目的实践应用和临床价值。通过“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在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选择性消融肾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从而达到长期控制血压的效果,为难治性高血压、血压控制不佳,或希望减少服用降压药剂量、种类以及对各种降压药有不良反应或不耐受的高血压患者,提供了降压治疗的新选择。
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而言,在药物治疗和常规治疗手段效果不佳时,心脏移植是最佳治疗手段。但由于心脏供体稀缺,很多患者等不到心脏移植的机会。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尚玉强团队开展心室辅助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给衰竭的心脏装上新“发动机”,使其重新恢复活力,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植入个性化心室辅助装置,显著降低了患者死亡率,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和生存希望。
据了解,武汉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活动在前期申报阶段便吸引了39家医疗机构参与,336个项目成功晋级答辩评审环节。武汉市中心医院是晋级答辩评审环节项目最多的市属医院,涉及AI辅助应用、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多个腔镜微创精准技术等与国际同步、科技感十足的创新诊疗方案。
武汉市中心医院院长蔡威介绍,近年来,医院大力推进医疗技术创新,通过“数智化”赋能创新发展,构建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医疗服务。此次医院的22项创新技术入围武汉首批核心医疗技术评审,不仅能让更多市民了解武汉医疗技术的创新成果,更能让先进医疗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民信配资-专业配资公司-配资买卖股票-炒股配资服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